观看记录
  • 我的观影记录
日韩首页 这顶流三角恋,被全网骂惨了

这顶流三角恋,被全网骂惨了

原标题:这顶流三角恋,被全网骂惨了

一部新片,让网友们吵疯了。

《燃冬》。

七夕定档,上映5天,票房刚破2000万。

争议声,却热闹得像票房20亿的电影。

评价极端两极化。

不喜欢的,说这部片子:

「烂得恶心」「看完生理不适」

「这辈子没看到这么歹毒的电影」

只有对「电影到底烂成啥样」感到好奇的人,才会去贡献票房。

喜欢的,又说它:

「毫无短板」「年度国产最佳」

「七夕档的一股清流」

连来中国宣传新作的外国友人诺兰,都被迫拉入战局。

无意间参与了一场,关于豆汁儿的战役。

这下,彻底给鱼叔整好奇了。

马上买票!

看完之后,心情复杂。

高低想来跟大家聊两句。

《燃冬》这部电影最初的热度,来自演员。

三位主演,周冬雨、刘昊然、屈楚萧。

或手握大满贯实绩,或已有爆款在手。

加之主演恋情、塌房争议、以及刘昊然的转型尝试,都积攒了一波讨论度。

新加坡导演陈哲艺,同样令人期待。

不到40岁的他,作品多次征战戛纳。

前作《爸妈不在家》《热带鱼》,都口碑不俗。

此次的新片《燃冬》,又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不禁让影迷圈对他首部华语电影也倍感好奇。

但这些,都比不过电影本身引发的讨论。

7月,首个预告发布。

主角他爱她,她爱他,爱成闭环。

其乐融融的三人行关系,已是话题度拉满。

一段三人嘴对嘴喂冰块的剧情,更是炸裂。

很难相信,这是能在内地电影院看到的尺度。

而后,第二版预告信息量更加爆炸。

男女主角隔着浴帘,上演了一场极尽暧昧的浴室激情戏

相比于内娱的清汤寡水,这冲击力直接加麻加辣。

上映日,又定在七夕。

给这个讲求一心一意的浪漫节日,再添一份热闹。

结果,确实热闹了。

差评一哄而上,好评也不甘示弱。

两种观感交汇,又引发了文艺片常会出现的攻伐骂战。

「你矫情装叉」VS「你没看懂」

到底咋样,咱们来一起验验货。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

导演一直在强调,该片想要呈现年轻人的生存现状和精神困境。

但困境,有相似,也有不同。

刘昊然饰演的浩丰,在上海做金融工作。

小城市出身,一路拼搏至今,收入可观。

但工作与原生家庭给予的压力之大,让其精神状态堪忧。

为了参加朋友的婚礼,浩丰来到延吉。

婚宴上,同学们艳羡浩丰的大城市精英身份。

但不知道,他已经出现严重的自杀倾向。

积极治疗,得提起心气。

死,也需要勇气。

夹缝之间,浩丰只想找到一个逃避的出口。

于是,他随便报了一个延吉一日游的旅行团。

这让他遇到了导游,娜娜(周冬雨 饰)

娜娜原本是花样滑冰运动员。

因意外受伤,终结了职业生涯。

逃避,又或是逃离。

她与家人、教练、搭档都断了联系。

在延吉,找了一份糊口的导游工作,一做就是三年。

唯一的朋友,似乎就只有爱慕她的韩潇(屈楚萧 饰)

韩潇很早就不读书了,跟随远嫁过来的小姨来了延吉。

平时就在家里的饭店打打下手。

生活里唯一的追求,就是娜娜。

然而,娜娜似乎对刚结识的浩丰更感兴趣。

于是,在浩丰丢了手机、错过航班、种种阴错阳差之后。

两人决定带着浩丰,在延吉深度游。

故事,便发生在接下来三人行的四天里。

三人行,是电影史的常见题材。

鼻祖级的法国电影《祖与占》和《法外之徒》,早已是无数影迷和文艺青年的心中神作。

导演陈哲艺也明确表示,自己在《燃冬》中有所致敬。

尤其是书店中偷书后的奔跑,就是还原了《法外之徒》里卢浮宫奔跑的名场面。

摘自《看电影杂志》专访

不同于《祖与占》的一战背景,《法外之徒》的60年代大变革。

《燃冬》试图呈现的是, 后疫情时代的焦虑

三个人的设定,各有隐喻。

一个旧伤隐隐作痛,一个崩溃正在进行,一个迷茫不知前路。

脆弱的气息在人物之间流转,带来关系发展的可能。

手机丢失,意味着与外界隔绝。

手表停摆,暗示社会时钟的暂停。

导演为三人的所有行为,开辟出一块不被干扰的真空地带。

四天里,他们疏离又依偎,不断在沿途拾取着能填补内心空洞的东西。

比如音乐,比如烟酒。

比如夜店里肢体相亲的暧昧舞蹈。

又是白日冰面嬉戏,又是凌晨举灯夜游。

他们看似没有逻辑地不停折腾,带观众一起在电影里四处走。

也让电影有了延吉旅行片的观感。

用浅显的快乐去挽救深层的存在主义危机,当然是杯水车薪。

性,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发生的。

亲密需求,也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松动的。

所以,片中所有突如其来的热烈情感,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只是主角虚无状态下的放纵冒险。

来得快,去得也快。

肉体关系,并不能治愈心理问题。

因此,娜娜和浩丰的激情戏,才成了部分观众眼中没有感情的乱搞。

其实这部电影的主题,并非狗血堕落。

相反,是冲着治愈去的。

导演本意关怀疫情后年轻人的生存状态,用影像抚平内心的毛糙。

让三位主角短暂失重后,都重新找到了生活新方向。

可惜,影片拍得过于隐晦。

没有明显的叙事主线串联,也未强调人物所处的具体绝境。

只能靠观众自己找寻隐而不发的人物经历线索,和他们必须放逐的理由。

三个人物的形象,也塑造得不够丰满,让人难以产生有效的移情。

最后的转变与自我和解,更是显得生硬突兀。

观众云里雾里,只觉得主角们在无病呻吟。

放在国内,《燃冬》算是比较有新意的一类。

但总体而言,仍然称不上是一部佳作。

别说想靠近《祖与占》《法外之徒》这些载入史册的电影。

就是与近些年相似题材的名作相比,也有不小的距离。

如,同样是穷小子和富家哥搭配的韩国电影《燃烧》。

对于阶级分化下当代青年的空虚与愤怒情绪,有着更为深刻的挖掘。

又如,同样呈现青年无意义与情感流动的日本电影《你的鸟儿会唱歌》。

不仅在镜头处理上更为灵动,对废柴青年的形象塑造也更为鲜活。

不过话又说回来,《燃冬》倒不至于归为一部烂片

之所以评价两极分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原因——

许多观众对于影片,有一种错位的期待

本来,作为一部文艺片,叙事逻辑与常规电影有明显的差异。

反类型,反套路,弱化戏剧冲突,追求自然主义,捕捉情感流动……都是导演成名国际的风格招牌。

习惯了强叙事的观众,对其难以下咽并不意外。

但偏偏,明星演员的加入,和七夕的特殊时间节点,无意间扩大了观众群体。

有话题度的三人行关系,更催化心理落差。

不明前情的观众来到电影院,开开心心地进去,自我怀疑地出来。

感觉像经历了一场诈骗

这不,导演路演途中,就收获了观众此类疑问。

「三个人的剧情,不太适合在七夕观看」

对比今年暑期档火爆的电影,都是戏剧性极强的热点话题:

诈骗、噶腰子、杀妻、家暴、社会弃子、升学焦虑...

《燃冬》并未投身其中,而是选择独做一股清流。

只是,提供的解决危机的方式,与当下错位

名为短暂放纵的药方,对于部分习惯了电影现实主义表达的观众来说,更像「辞职开间咖啡馆」「放下一切去旅行」的叙事一样。

轻飘,还已过时。

这部影片能够引起如此之大的反感与吐槽。

还少不了观众的情绪累积

这些年来,内地爱情片简直成了「烂片」的大坑。

观众几乎要被诈骗烦了。

一到情人节档、七夕档的爱情电影。

不少人起先单看预告,就有烂片预感。

且看今年的情人节档「双杰」:

再回顾过往几年的内地爱情电影。

口碑还不错的几乎只剩下两年前的《爱情神话》和今年的《我爱你》。

前一部是中年爱情,后一部是老年爱情(还是改编韩国漫画)。

如果再将题材限定到「年轻人爱情」一档,那战况更是惨烈

大多数评分尴尬,且毫无讨论度。

2020年内地青春爱情片豆瓣评分排名

2021年内地青春爱情片豆瓣评分排名

2022年内地青春爱情片豆瓣评分排名

一贯不入流的品质,让这一类型早已丧失了观众信任。

怎么会这样呢,是当代人不相信爱情了吗?

明明国产剧好像不管什么题材,都会变成恋爱剧。

怎么反倒真拍起爱情电影来,又都哑了炮。

过去的青春疼痛电影潮,贡献出「怀孕堕胎车祸癌症误会远走」的狗血爱情固定套餐。

靠一个富二代小开解决一切,救女主角于水火的霸总式青春,也总把观众吓得跟苏韵锦一样不敢动弹。

多年以来,这些桥段仍频繁出现。

通信服务商哪怕信号覆盖到太平洋,也拦不住男女主因为误会分手多年。

这次的《燃冬》,看得出来是想摆脱这种模板,闯出一条新的路来。

所以,当预告放出,大家似乎得到了一种暗示——这次不一样。

尺度,不一样。

拍法,也不一样。

想想,就很刺激。

结果看到正片,才发现都是自己想多了。

诚然,拍爱情片,咱们条件上总是不足的。

但,《燃冬》的问题在于,又有点趋向另一个极端。

以前的狗血抓马,过于确定。

这一回,又太模糊。

其实,《燃冬》的剧本创作十分仓促

故事设计不够成熟,人物塑造也比较单薄。

摘自《GQ报道》

导演虽有才华,镜头拍得独特,情绪也抓得细腻。

但遗憾的是,故事不够充实的基础上,情绪和画面拍得再好还是会给人一种悬浮感。

而一部悬浮的电影,终究是难以打动更多人的。

瞄向国外,过去3年的爱情电影中,最广受赞誉的依然是2021年的《花束般的恋爱》。

这部影片成本不高,尺度不大,手法不新。

无狗血,无猎奇,无宏大背景,也无激烈撕逼。

仅仅是朴朴实实地讲述一对情侣从相识、相恋到分开的过程。

鱼叔倒不是说,所有的爱情片都应该按这样的模子来。

而是想说明,一部打动人的优秀爱情电影,故事的设计永远是第一位的

其实,这也是所有电影都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毕竟,先有一个爱情故事。

然后,才会有情绪。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助理编辑:白素

切换深色外观
留言
回到顶部
首页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