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 我的观影记录
日韩首页 再吹捧这种国产烂片,内娱真没救了

再吹捧这种国产烂片,内娱真没救了

原标题:再吹捧这种国产烂片,内娱真没救了

今年的国庆档,口碑一跌再跌。

有意思的是,评分差的,反而票房更好。

其中,《前任4:英年早婚》以6.4分垫底。

实际上,这个分数已经是整个系列中的最高。

前两部根本就没有达到及格线。

没想到,电影越骂越火。

第三部的票房居然狂飙近20亿,拿下年度国产片票房第三。

而最新这一部的票房,也已经破5亿。

仅次于《坚如磐石》,稳居国庆档票房第二把交椅。

猫眼预测票房,甚至逼近10亿。

鱼叔不禁好奇——

到底是什么驱使着人们,如此热情地为这部电影打call?

每次回想《前任3》的现象级爆火,都让我感到匪夷所思。

以3000万的成本,席卷了超过19亿票房。

一部电影,几乎没有任何剧情,也没有出彩的视听语言,更别提深刻的洞见。

却令许多观众沦陷其中,并由衷领悟了「爱情的真谛」。

有人看电影,有人照镜子

如今回看那场狂欢,鱼叔承认,《前任3》的票房成功确实有它的三板斧。

第一,虐心

「前任」一词,自带BE效果

直戳当下的爱情痛点,也成了该系列致胜的法宝。

《前任3》结尾,韩庚闹市扮至尊宝,于文文过敏吃芒果。

一段平行蒙太奇,上演男默女泪的虐恋。

无节制的配乐,无所不用其极的煽情

于文文演唱的《体面》由此一炮而红,反过来也成为了电影的最大招牌。

有多好用,看看这次的宣发就知道了。

第四部的主题曲《何必》继续由她打造。

话里话外,要求只有一个,比《体面》还虐

第二,爆梗

导演田羽生,曾在采访中拍着胸脯保证:

自己电影的所有素材,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不是自己亲身经历,就是身边朋友遇到过。

大量互联网段子的插入,实现了所谓的生活化。

男生分手后,先放生,后回味;

女生分手后,先坍塌,后重生。

田羽生导演很擅长定义,爆梗式台词让本片多了嘴替的属性

社会议题,能蹭就蹭。

四部《前任》都以催婚拉开序幕,试图勾起观众情绪

虽然全片仅剩下满屏的狗血。

但,丝毫不影响玩梗与自嗨。

延续到了《前任4》中,更是与时俱进地借相亲软件,展现了大数据的魔力。

还效仿「离婚冷静期」,搞出了一个结婚冷静期

严肃的法律,先放在一旁。

余飞(郑恺饰)和丁点(曾梦雪饰)这对欢喜冤家的较量,那才是正事。

导演不只会定义关系,他更喜欢定义男女本身。

这也是本系列大火的最重要因素——自嗨

简单来说,前三部都是拍给直男癌观众的礼物。

片中的价值观,相当恶臭。

如《前任1》开场,就上演了一出「驾驶我的车」。

郑恺迎风伸出半握的手,一脸坏笑地回味着。

不同车速带来的风力,让他感受到不同的罩杯。

当达到40迈的时候,就有B的感觉

主角们摇人开派对,最大的要求是「干净」。

小哥立马接话:「有好多姑娘,没来得及用。」

挂着「前任」的噱头,讲的却是无差别扫射的男性凝视

这也不难解释,为何此片过后出现了交友风潮。

或玩梗或骚扰的帖子,如今还躺在电影主题曲的评论区。

从导演的单一视角,我们也见证了无耻的双标

允许自己在夜店彻夜狂欢,却对一旁的女孩嗤之以鼻。

人家戴个口罩,他也要挖苦一句。

「怕把口水甩出来啊」

泡夜店的女孩,看不上;

漂亮的女朋友,同样放心不下。

男人可以不爱,却最怕被绿。

自以为幽默的下三滥梗,暴露出严重的阉割焦虑

再看网友所说的「照镜子」,也就不再惊讶。

影片中光怪陆离的男女世界,想必引起某些单身男士的共鸣:

问题就摆在那儿,但永远不可能找自身原因

「婚姻到底给男人带来了什么」

每一类电影,都有自己的受众。

就算是拍性喜剧,其实也不寒碜。

比如《宿醉》系列,百无禁忌地恶搞单身派对狂欢。

票房不俗,豆瓣7.7的分数也不算低。

但,不怕渣男渣,就怕渣男立牌坊

《前任》系列最大的问题,不仅是明面上的烂俗,更在包装下的恶心。

一部主打渣男浪子的性喜剧,居然鼓吹起了男女平等

《前任3》一开场,就借主角之口,不断替男人们诉苦,每字每句都相当炸裂。

比如,男人打拼事业不易,女人不该添堵。

再比如,女人是男人争夺的资源,优秀的女人配更优秀的男人。

总而言之一句话:

男人真的太累了

导演在这里的处理,非常鸡贼。

两性关系俨然变成了一场比武大赛。

比的是,谁更渣

男人一分手便放飞,摇来一众姑娘。

你不仁,休怪我不义。

女人也随之展开反击,找来一群小狼狗

看似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实则纯属创作者的以己度人。

退一步说,所谓的小狼狗,也只是流连欢场的混子。

自掏腰包的女主们,仍是被围猎的对象。

至于男人喝酒找小姐,却成了理所当然。

那些姑娘们甚至不配拥有姓名,被一句「韩式半永久」草草代去。

默认男人世界的规则就是正确的,本质上还是对女性的物化。

至于今年的第四部,同样很投机。

近年来,女性观众逐渐成为观影的主力军。

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系列固有的那套直男癌必将被口诛笔伐。

于是,主创们一改营销策略,将心思放在了女性角色身上。

「女主们越来越清醒,越来越当下」

同一角色的形象,有了180°大转变。

主角之一的丁点,此前一直被设定为渣女人设,动不动就发表拜金言论。

到了第四部,瞬间成了人间清醒的独立女性。

面对余飞的求婚,无比嫌弃地拒绝。

不轻信婚姻,不谈功利的恋爱

一通反驳妙语连珠,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也令观众拍掌叫好。

可随着剧情的推进,编剧的心思原形毕露。

当同居生活陷入困顿,丁点还是成为了那个更弱势的人。

在余飞的忽悠下,同意了和他像做兄弟一样做夫妻。

并喊出了惊世骇俗的口号:

做夫妻,讲义气

听上去豪情满怀,可做起来冷暖自知。

兄弟相称的言下之意,就是小事不计较。

但,婚姻中最重要的课题,便是学会共同面对琐事。

余飞疏于陪伴,自然也提供不了及时的情绪价值。

再说,女性要做的从来只是女性自身,何必做什么兄弟?

结尾处,余飞用一曲口哨版《友情岁月》,便轻易哄好了恋人。

剧情迎来了团圆,却肢解了费心营造的独立女性。

上一部的结尾处,孟云(韩庚饰)那番震碎三观的旁白,至今让鱼叔作呕。

在他看来,女友的使命,就是帮助自己长大。

结合第四部看来,愈发坐实了本系列中,女性角色处于客体地位的事实

相较于打明牌的低俗,精心伪装的傲慢,要更加歹毒

其实,也可以看出主创团队对于进步的渴望和努力。

尤其是这一部《前任4》中,某些设计上,似乎从《花束般的恋爱》中借鉴了不少。

可惜,只是学了皮毛做做样子。

相关的段子和台词,全靠硬塞

片中,单身多年后的孟云再度遇到心仪对象,干练的律师柳柳(刘雅瑟饰)

二人打开话匣子,源自共同对宫崎骏动画《崖上的波妞》的喜爱。

随后意外发现,他们曾经都去了久石让的音乐会,而且就坐在前后排。

导演用简单的一场戏、一句台词,生生向观众推来一对有缘人。

即使摆明了「有缘无分,也必须按头嗑CP。

再看《花束般的恋爱》,同样由一张票铺开一段情。

却没有止步于一两句自嗨式的共鸣,而是不紧不慢地试探着两人的气息。

先是从最琐碎的小事,寻找两人的合拍。

比如,他们喜欢同一类型的音乐,都对缠绕耳机线感到厌烦。

最不起眼的镜头,又预示了未来的分开。

两人走在路上,彼此间的步幅其实并不契合。

总有一方在刻意改变、迎合。

也总有人会走到对方的前面,无法一直并肩同行。

同居生活后,影片也毫不吝惜笔墨地推进二人之间矛盾的日益激化。

起初,刚刚步入社会,抱团取暖。

女主因连续的高压面试不堪重负,男主便踩着拖鞋狂奔去车站安慰。

而在经过社会的拷打后,男主被成人世界吞没。

昔日畅谈整晚的文艺爱好,再也不碰;转而崇拜狼性竞争,捧起成功学书籍。

对于女友的抱怨,也无法再能共情。

深感爱情走到尽头后,他把结婚当作了救命稻草

此时,一处细节便揭示了他的徒劳。

「和三个月没做爱的恋人谈结婚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感情出现了问题,最先体现在性生活。

而无爱的婚姻,无疑是可笑的。

反观《前任4》,宛如一套小红书两性段子合集

从同居后的家务分配,到婚后的事业安排、伴侣间的情绪价值,恨不得口播所有爆梗。

不仅极度缺乏信服力,更没有给观众提供任何价值。

只是单纯地猛戳热点话题,硬生生地在台词中制造热搜式标签。

如今,爆金句的台词片段或许是更易于传播的。

但,这样的内容,终究是拾人牙慧,跟风热闹

这称不上是一部电影,更称不上是一种创作。

只能算是一种东拼西凑的鸡汤文,或是一种短视频化的段子集。

而整个《前任》系列,都像极了其片中呈现的渣男们——

只会说,不会做

孟云是如此。

仅透过寥寥几笔闪回,就能勾出他爱画大饼的毛病。

只有空头支票,从不付诸行动。

日后反过来抱憾,还要狠狠美化一下自我的救赎。

余飞同样如此。

一味追求自己的痛快,压根没有为了维系夫妻感情做出努力。

即使是在挽回爱情时,也没有任何实际的补救措施。

双手插兜、口哨一吹,看起来深情款款,实际上只是自我感动罢了。

同样,这也是很多国产电影陷入的误区。

将本来至关重要的生活细节,用段子、MV等偷懒的形式一笔带过。

让我们只听得到口号式的宣言,却看不到具体的人物和故事。

希望有一天,国产爱情片创作者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电影创作的源头,永远都是真实、琐细的生活。

而不是,过过嘴瘾的网络段子。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助理编辑:三十郎

切换深色外观
留言
回到顶部
首页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