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 我的观影记录
日韩首页 原创 一部粉色泡泡电影,咋这么多人破大防

原创 一部粉色泡泡电影,咋这么多人破大防

原标题:一部粉色泡泡电影,咋这么多人破大防

最近电影市场非常热闹,《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等影片百花齐放,口碑票房双收。

在这其中,有一部电影相当反常,一上映口碑接连遭遇差评,很多人疯狂刷低分,举报电影下架。

不过,该片票房逆势增长,首周末狂吸1.62亿美元,成为今年本土表现仅次于《阿凡达:水之道》的影片。

是的,这就是以芭比娃娃为主角的——《芭比》

这部影片其实自立项就备受关注,原先女主角人选找过安妮·海瑟薇,后来随着版权易主,花落“小丑女”玛格特·罗比。

值得一提的是,罗比也是制片人,在她的大力邀请下,导筒才交到了执导过《伯德小姐》和《小妇人》的格蕾塔·葛韦格手上。

整部电影的剧本,经过两年删改才定稿,毕竟芭比娃娃对很多女孩、特别是美国女孩来说,算是一个童年回忆式的经典大IP了。

据统计,自1959年诞生以来,美泰公司的芭比娃娃销售范围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每个美国女孩手中平均拥有的芭比多达7个。

影片一开始的场景,完全复刻了市售的芭比乐园。

这里到处冒着粉色泡泡,色彩斑斓明亮。

芭比们有着不同的人设定位,造型各异,但都精致漂亮,过着童话般的生活。

同时,芭比乐园充斥着失真的塑料感。

这里的牛奶瓶和燕麦碗中没有食物,淋浴头不会出水,芭比们每天只是在装作吃饭、洗澡,像真人一样生活。

所有的房子都没有窗户和楼梯,但芭比只需轻轻一跃,就能落到地上。

略显荒诞的芭比乐园,流动着乌托邦的浪漫气息。女性在这里占据着主导地位,议会、医院、建筑工地,哪里都有她们的身影。

芭比们互相帮助,和朋友、男友肯们夜夜开派对,完全不需要思考生存和人生的意义。

但突然有一天,一个芭比变得不再完美了。

她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存在主义的问题:我是否会死去?

在可怕念头的影响下,她的身体出现异常,长出皱纹与橘皮,似乎开始了衰老进程。

为了摆脱困境,芭比和男友肯一块踏上了前往现实世界的旅程……

很多观众会被《芭比》梦幻的开场、绚丽的色彩所迷惑,但很快便察觉到片中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

芭比和肯来到现实世界后,三观被震碎一地。因为这里和乌托邦般的芭比乐园迥然不同——这里是一个父权制社会。

走在街头,芭比很快发现自己处在被冒犯的恐惧中。

有男人拍她屁股,对她开黄腔,大家似乎都习以为常。

这让她感觉浑身不自在,但肯却第一次感到如鱼得水,兴奋地表示自己来到了一个“男人的世界”,甚至试图把芭比乐园也变成父权世界。

不过,肯对父权制的理解,是直白而粗浅的。

最讽刺的一幕,发生在他去找工作时。毫无现实世界生活经验和工作技术的他想做医生,被HR拒绝,他脱口而出质问对方:我是男人也不行吗?

他以为在父权制的世界里,所有男人都可以为所欲为。但屡遭碰壁后,才有人告诉他:父权制已经进化了,现在隐藏得更好,即使它依旧在运转,但至少表面上得做出一副平等的样子。

比如设计出芭比娃娃的美泰公司,成天呼吁女性权利、设计出高矮胖瘦不同的芭比,喊着“为女性成长服务”的口号,但实际上,公司高管层没有一位女性。

比起社会层面的资源倾斜,父权制的文化侵染也同样催生了厌女文化。

所有生活在其中的人,不论男性或女性,都会受到厌女文化影响,而认识到这一点并与之作斗争的人少之又少。

相比于揭露男性的厌女行为,影片其实对于女性自身的厌女倾向表现得更加深刻。

当芭比见到现实中的女孩时,她发现她们并不喜爱自己,她以为自己存在的意义是陪伴女性成长,为她们带来美好的想象和正面的榜样,但在女孩们眼中,她引以为傲的外貌是对女性无形的绑架与压迫,不仅迎合了男凝的目光,其童话般梦幻奢靡的生活方式,还宣扬了拜金和消费主义。

这些指责让芭比崩溃,进而也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旋涡。

有意思的是,根据一份调查显示,那些小时候拥有芭比、热衷打扮芭比的女孩,很多会经历一个讨厌芭比的阶段,甚至以涂鸦、剪发等手法去毁坏自己的芭比娃娃。

导演对此的解释是,女孩厌恶芭比的行为,其实是她们理解自我的一种方式。

当她们在芭比的陪伴中走向现实世界、借由芭比来观察自己时,逐渐意识到自身与世界的局限,进而产生对“女性特质”的厌恶情绪。

美丽、温柔,这些特质本身并非问题,只不过在父权制的环境中,不同性格特质常常与性别绑定。

男性特质通常指向理性、魄力、力量,女性特质则与美丽、温柔、善良等等挂钩。在这样的“性别气质”共识下,社会分工也产生了分化,男性以精通军事、哲学、科技等人类成就为荣,以实现个人的职业抱负、甚至全人类理想为责,女性则承担起家庭内照顾丈夫等无经济报酬、低成就感的工作。

种种针对女性的规训遍布在社会各处,久而久之,两性都被这种文化影响和塑造。

片中的年轻女孩们厌恶芭比,实际上厌恶的是这种性别规训,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平等机遇。她们有时必须表现出“像男人一样”,才能获得能力的认可。

一定程度上看,很多女孩经历过一个否定自己的过程,这几乎是她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由于涉及到性别议题,《芭比》自上映以来就争议不断,韩国男性观众打出的均分不及格,认为影片丑化男性,根本不值得一看;

女性观众则打出了9分的均分,其中的差评集中在认为结尾过于温和。

在我看来,《芭比》是一部明显的女性主义电影,但并不意味着它通过丑化男性的方式来讨好女性,肯在芭比世界中处于附属地位的处境,其实像是女性在现实世界中的镜像。

当有人为肯在芭比世界遭受的不平等而鸣不公时,不妨对比看看现实的世界。

这部电影讽刺的靶心并非男性,而是塑造和控制两性的父权制社会形态。

当肯强行在芭比乐园推行父权制时,他如愿坐上了备受尊重的位置,但他仍然非常迷茫和痛苦,并且不能有丝毫示弱,只能按照这套社会规则推崇的样子而活着;

至于其他条件不如他优越的男性,不仅被迫承担着社会的规训与期待,还无法获得和肯一样的地位,这与现实世界中许多男性感受到的社会压迫其实非常相似。

通过肯们在父权制芭比乐园中的遭遇,影片其实点明了男性同样是父权制的受害者,它呼吁的是一个弱者也能得到尊重、每个人忠实自我而存在的世界,而非一方压制一方、所有人按照社会对性别的分工而活着。

切换深色外观
留言
回到顶部
首页
综艺